刘琳说:“在这里当老师,比在普通的学校让我更有成就感” 刘琳指导盲童学生跳舞,是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掰 刘琳常用打鼓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会打拍子的地板和会区分音色的灯光 她教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学跳舞 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曾说过 在她最孤寂时,是一堂律动课拯救了她 河南商报记者 刘瑶/文 邓万里/图 “嘭,嘭,嘭”,激扬的音乐声中,脚下的地板随着充满力量感的鼓点震动。 蓝灯、黄灯、红灯、绿灯,头顶上的灯光配合着音乐呈现出炫彩变幻。 这可不是夜店的舞池,而是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崭新的律动教室。 美女老师刘琳在声光和地板的配合下,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让他们在律动中增强自信。 一节不一样的律动课 地板会打拍子 灯光会区分音色 在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刘琳一教就是6年,负责教授一年级到九年级一共9个班、将近200个孩子民族舞和集体舞。“律动能帮助这些孩子锻炼身体、完善形体和增强自信。”可由于这些孩子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刘琳只能通过手语和肢体动作一点一点教。 今年9月份新学期快要开学的时候,刘琳收获了来自学校的一份惊喜。虽然早就听说学校要改造舞蹈教室,可刘琳一直以为只是简单翻新,没想到,她见到的是“会打拍子的地板”和“会区分音色的灯光”。 刘琳兴奋地给记者展示这个现代化的教室,头顶的灯光随着音乐声开始闪烁。“看,低音是蓝色灯,中音是黄色,高音红色,绿色表达节奏的变化。”随着乐曲的鼓点愈发强劲,记者明显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木地板下面是震动器,和音响设备相连,节奏越强,震感就越大。”这样的设计能帮助这些先天感知不足的孩子们直观地感受音乐,参与律动,然后学会跳舞。 一个不普通的美女老师 从没觉得屈才,“这里让我更有成就感” 身材高挑苗条的刘琳,幼师毕业,郑大进修音乐表演后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老师,最后听从大伯的建议去了郑州市盲聋哑学校。 为什么选择去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刘琳说,这大概是她这辈子回答次数最多的问题了。有些朋友和以前的老同事不理解,他们总觉得刘琳做出了一个错误选择,可她始终坦然和淡定地面对这些质疑,从没觉得屈才。 按摩、舞蹈、绘画……这所学校教会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可能是他们在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技能。“在这里当老师,比在普通的学校让我更有成就感。”刘琳说。 一群互助友爱的孩子 盲生听聋生跳绳,帮他们数数 “我来之前,还害怕被学生打呢。”刘琳说,自己曾经担心这里的孩子们脾气坏、不好教。 第一天踏进学校,刘琳的心情紧张而复杂。她说,自己永远忘不了进来后看到的第一个场景。那是一节体育课,“盲生在听聋生跳绳,帮他们数数。”刘琳说,她的心瞬间柔软了,她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群懂得互帮互助、心中充满爱的孩子。 “手语和英语一样,词汇量小了就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她用笨拙的手语满头大汗地上完了第一节教芭蕾手位的公开课。此后半年,她翻烂了两本手语书,逢人就请教,不论是领导还是学生,都成了她的手语老师。现在的她成了妇联和电台各种活动必请的手语翻译。“我的学生说我的手语好,那才真好。” 链接 跳“千手观音”的邰丽华,就是从律动开始接触舞蹈的 所谓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刘琳说,律动是聋哑人学习舞蹈的基础课,能帮助他们感知音乐与节奏,锻炼身体协调性。 因“千手观音”而被人们熟悉和喜爱的邰丽华曾说过,在她最孤寂的时候,一堂律动课拯救了她。 当老师在地板上敲击响鼓时,她匍匐着感受律动。从此,她爱上了舞蹈,这给了她全新的生命。 【作者: 记者 刘瑶 编辑:王书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