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26日电(记者桂娟)78岁的徐老师,左侧股骨头坏死,下半身肌肉萎缩,去趟医院十分麻烦。自从两年前家里来了片医,她就很少为看病发愁了。
如今,每周3次每次1小时,不论刮风下雨,片医邹大夫都会定时上门来按摩,每次收费只要15元。 骑着天蓝色电动车、身着天蓝色工作服……像邹大夫一样,郑州市1468个“片医”、“片护(士)”每天都奔走在郑州市的大街小巷,为居民送医、送药、送健康。 大医院人头攒动、一床难求,小医院无人问津、门可罗雀。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2008年以来,郑州市借鉴“片警”理念,重新整合、配置医疗资源,推出了“片医”负责制,给郑州居民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记者走访郑州市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些服务中心由市、区公立医院主办或领办,在打造了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同时,公立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正通过片医负责制这种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转移。 每个社区按1000户居民划分成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配备1名社区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组成一个“片医”小组。“片医”小组对辖区内的慢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管理,签订医疗保健协议,实施一对一的契约化服务。 按照该协议要求,居民有了头疼脑热的小病,可以就近诊治,或者打一个电话,片医将提供上门服务。当需要转院时,片医还会预约专家等事宜,开辟绿色通道。 同时,郑州市卫生局还提出中医中药、基本医疗、康复辅导、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妇幼保健、关爱老人、慢病指导等“十进社区”,为居民提供连续不断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建有健康图书馆、健康教育课堂、片医工作室,儿科专家杨建丽等省会著名专家定期来中心坐诊并授课。 在淮河路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主办医院在精神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抽调4名心理卫生专家深入社区,摸排患者信息,建立网络,制订干预计划,目前,已与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在紫荆山南路社区,1778名居民100%纳入“慢性病管理日志”。片医指导患者定时记录服药、情绪、运动、睡眠和饮食等况,并通过电话咨询、预约入户等形式,免费监测血压、血糖。 “不同于英国的全科医生,也不同于美国的家庭医生,郑州着力构建的是‘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说,“社区医院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初级诊疗网络和分流体系,初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通过3年努力,目前,片医已成为郑州市民了解、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桥梁。2010年,居民到社区就诊门诊人次达到354万人次,较3年前增长近3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郑州居民就诊的首选。 目前,郑州“片医”负责制正逐步扩展到农村,全市1180个行政村卫生所都有了农村“片医”,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农村居民有望和城市居民一样,“健康档案有人建,小病小伤有人看,预防保健有人管”,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