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当众多网民依然记得09年众多政府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先后成立的那份惊喜与狂热时,当众多网民依然把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同于网络问政之际,《成都商报》的一篇稿子《官员争得面红耳赤只为一条微博》解开了网络问政的神秘面纱,为网络注入一股清新之风。
据报道,河南省郑州市半年前建立了一个名为“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会商”的制度,每日举行例会,对网络舆情进行“直接议决,直接交办,直接督查,直接反馈”,与会者现场参与社会管理。这项全国首创的对待网络信息的处置方式,引起其他城市管理者的关注。 笔者看到这篇新闻时心中为之一震,从新闻中看到了郑州市在网络问政的道路上进行的种种探索与努力,难能可贵! 难 这里的“难”是指“迎难而上”的“难”。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纵观国内情况,各地也有类似的网络信息处置会议,但多局限于几个舆情部分的信息沟通,缺少了督查、处置等环节,时效性差,信息处置存在欠缺,效果也大打折扣。而郑州市的网络舆情处理联席会议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直接吸纳督查等相关部门参会解决问题。目前,郑州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常设部门目前已发展到12个,包括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两办信息处、“ZZIC”、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公安局网监支队等,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地方和单位亦需派人参会,“直接议决,直接交办,直接督查,直接反馈”的管理思想更是找到了解决各类问题的快速通道。 郑州市打破常规,抓住信息的督查、反馈等关键环节,建立起信息搜集、会商、交办、督查、反馈的信息处理流程,从认识上是一种突破,甚是难得。而这么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如何组织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网络问政的合力,相信也会有大量的难题,郑州市迎难而上,可圈可点。 能 这里所说的能是指“能力胜任”的“能”。 截至2011年6月15日,历经7个月的运转,郑州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在处理多起网络焦点事件时发挥了作用,如“郑州一家敬老院被曝虐待老人”、“郑州小食品添加剂风波”等,均做到最快地调查、回应和疏导网络信息。据数据统计,近7个月来,郑州共召开“联席会议”145次,对435个“敏感突出问题”进行研判和督办,几名领导干部因工作不力受追责而被停职甚至免职。 郑州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有能力解决网络热点、民生焦点等问题,有能力成为搜集民意、体察民情的前沿哨所,有能力成立政府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可 这里所说的“可”是指“认可”的“可”。 众多网民对郑州的网络问政一直是赞声一片,直至今日才猛然发现原来是这个机器在运转操作的,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幕后工作者。正如网友“三毛”所言,“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不要总是群众反映完,政府站出来说几句了事,不但要让咱们老百姓了解事情真相,还要把事情真正解决处理了,这样才是网上真正的互动。”而网友“黄四郎”则直问会议是否能否直播,表现出问题对这个工作模式极大的关注。 贵 这里所说的“贵”是指“贵在坚持”的“贵”。 145次的会议绝非一朝一日的突击作业, 435个“敏感突出问题”的研判和督办绝非简简单单指令的传达, “基层小会商”、 “中层中会商”、“临时应急会商”和“主要领导大会商”等分层分类的立体的会商办法也绝非一两个单位的心血来潮,这中间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需要制度化的规范管理,需要众多参会部门的执着与追求。欣慰的是,12个部门坚持了,做到了,为他们鼓掌。 希望郑州的网络问政能带给网民更多的惊喜,祝愿郑州的网络问政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