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心通桥|政务集群|健康|旅游|彩票|教育|思享汇|拜祖频道|名企|房产|财经|郑州日报|郑州晚报
搜索
心通桥首页 图片要闻 查看内容

王哲部长致欢迎辞

2011-10-27 09:57| 发布者: zz2011| 查看: 1799| 评论: 0

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日子,首届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暨2011中原网盟年会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日子,首届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暨2011中原网盟年会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最真诚的欢迎!
本次论坛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中原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人民网提供学术支持,中原网、中共登封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因其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快捷通道,也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与此相适应,各种模式的网络问政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成为反映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的新方式、新平台。“网络问政”解决了许多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今年是“社会管理创新年”。年初,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和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阐释。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央在部署加强社会管理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而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正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一种重大创新。
如何在网络问政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这个问题,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并且也摸索出了一些不错的做法。但总的来说,还大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深入探索。我们组织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希望能为这个问题的探索增砖添瓦、添柴加薪。今天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新闻传播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有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有各地报社和网络媒体的老总。大家对这个问题一定有很多真知灼见。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一定会对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有一个巨大的推动。
近年来,郑州市对网络问政也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7月份,我市专门注册了ZZIC,作为市委市政府的网络发言人,切实加强与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大河网、中原网、商都网、市政府网在论坛中开通了绿城快递版块,积极主动收集网民诉求,通过交办、督办,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去年10月份,我市又建立了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牵头,每天定期召集我市12家主要的督查、信息、新闻管理、维稳等部门和重点媒体及舆情所涉及的地方、部门,对舆情进行集体研判、重点交办、跟踪督办和舆论引导。一年多来,这两个机制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还被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作为先进典型,向全国进行了经验推广,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为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体系,积极探索网络问政向网络行政的转变,变“网络应对”为“网络运用”,变“积极解决网民诉求”为“积极发动网民投诉”,变“政府管理”为“社会管理”,更进一步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各级社会管理部门的行政效能,我们在原有各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又开始着手建设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通桥”,即郑州市网络问政全媒体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参照现实社会管理中的条块设置,在网上复制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次的网络社会管理平台,从市到县(市)区,再到乡(镇)办事处,最后到社区,每个社会管理部门都有一个子平台,每个平台都设有网民投诉入口,争取尽量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实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督”的效果,使互联网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一种工具和一个平台。通过建立网络问政全媒体平台,我市将实现网络问政工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机制的有效结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从而更好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取得更大效果。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探索,怎么样才能做好,也请各位专家学者,业内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借此机会,我也把郑州市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航空港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63万。郑州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最佳会展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郑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有黄帝故里、杜甫故里、北宋皇陵、观星台、康百万庄园等名胜古迹,嵩山历史建筑群更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和工业发达的城市,是一座开放型和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近年来,郑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日前,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是河南、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将给郑州都市区建设带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努力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当好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排头兵。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一直以来对郑州都非常关心爱护,积极为郑州鼓与呼,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为郑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为郑州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在此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同时对各位莅临郑州指导工作表示最诚挚的欢迎,真诚欢迎大家能多走走,多看看,领略一下中原风采,衷心祝愿各位在郑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作者:中原网 记者 付倩 编辑: 王书领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