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心通桥|政务集群|健康|旅游|彩票|教育|思享汇|拜祖频道|名企|房产|财经|郑州日报|郑州晚报
搜索
心通桥首页 百姓服务区 查看内容

信义老人温暖绿城 恩人子女珍视情谊

2012-12-10 11:13| 发布者: 张丽巧| 查看: 2312| 评论: 0|来自: 中原网-郑州日报

摘要: 雷福亮(图左)登门探望史叔叔 雷家后人:还多还少都珍贵 本报记者 安群英 王影 文/图 76岁的“信义老人”史立法的还债故事,

雷福亮(图左)登门探望史叔叔

雷家后人:还多还少都珍贵
本报记者 安群英 王影 文/图
76岁的“信义老人”史立法的还债故事,经本报报道后,温暖着整个绿城,连日来,城市的街道、社区都在讲述这位老人的感人故事。很多市民和网友认为,他和雷家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对诚信的最大赞美。史立法老人和当年的雷龙池老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比金子都珍贵,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珍贵资源。
老人的故事也引起了市民价值观的多元化表达,“20元钱需要还49年吗?”“当年的20元现在还50元,是不是有点少?”也有些网友表达出这样的疑问。
昨日,本报记者对社区居民、机关工作人员、大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老人不是经济学家,能计算清楚本金和利息的多多少少,他是用农民的方式、用朴素的思维表达感恩,完成心愿。他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折射出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人们对这个故事的尊重和传扬。
故事进行时 雷家后人三次看望史叔叔
12月7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前往新密市白寨镇史沟村,采访报道中的“信义老人”。雷龙池的儿子雷福亮随同前往。这是他第三次到史立法老人家中,看望史叔叔。
雷福亮说,他是带着非常激动和感动的心去的。史立法老人也非常激动,两个人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不愿松开。
双方嘘寒问暖,雷福亮心中非常感慨:“史叔叔这些年日子过得苦,窑洞房子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凳子能坐坐。”通过这个故事,要让人了解到上一代的日子过得不容易,要学会感恩。
当着史立法老两口的面,雷福亮对史立法的儿子史付强说,我们是两位老人的后辈,一定要多联系,让两位老人的友谊在我们这一辈延续下去。“让史叔史婶吃得好,睡得好。”“有困难,就找我。”两个小时后,他们依依道别。
市民声音 50元是还多了还是还少了?
这是本报记者昨日对部分市民的访问调查:
社区居民李先生:看到郑州日报讲述的还钱故事,了解到当时借款没有打借条,没有约定归还日期,双方完全是患难相助的兄弟情义,那时存在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比金子都珍贵,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缺少的。
80后文艺工作者:老人的故事折射出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老人不会了解货币的升值与贬值,他是个农民,用农民自己的思维方式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雷家的孩子应该收下,这不仅仅是50元钱,而是两代人两家人的感人故事。
中学教师马先生:老人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光,当时家庭困难,向已经毕业的学兄借了30元,两年后毕业了去还钱,对方客气一下没有要,我也没有坚持再给,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愧疚。我们应该向老人学习,他做得比我好。
媒体工作者赵女士:这个故事不能用钱的多与少来衡量,情义无价。只要铭记,就是珍贵。钱可以还上,但情义却永远留在心中。老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帮助自己的人的感谢,对友谊诚信的珍视。
商场销售员王先生: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讲诚信重道德的那颗心让人感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90后大学生:对老人还钱之举有点疑惑,76岁的老人为了还区区20块钱辛苦跋涉,耗费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有些不值,比起金钱,时间是最宝贵的。同时,老人的举动却在更大程度上折射了人的道德本能。老人的行为是一节道德课,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睡的道德和善良。
网友吉女士:按当时物价和现在物价之差额基数,49年前的20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到5000元,不过,老人的行为值得肯定。
大学路办事处社区主任:老人不是经济学家,他不会算经济账,也不是银行工作者,算清楚本金和利息的多多少少,他是用朴素的思维表达感恩,完成心愿。他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折射出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讲诚信重道德是多么珍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