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通桥 - 郑州社区直通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邮储银行7年之痒:盈利模式失衡 管理层被指外行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6:3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邮储银行7年之痒:盈利模式失衡 管理层被指外行
  1月15-16日,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相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他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喊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口号。
  对于这家拥有4.7万亿资产规模、3.8万营业网点,号称中国第六大银行的机构而言,在历经2012年股份制改造以及前任行长陶礼明风波后,新行长的口号振奋人心。
  “坚持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吕家进率领邮储银行走出阴霾的“隆中对”,在中国银行(601988)业纷纷准备告别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的今天,这个策略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2013年恰是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7年之际,距离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有8年之久。2012年陶礼明案的爆发,已经隐隐折射出钟情速度的危险性。
  本报记者获得数据显示,2005-2011年,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1.3万亿跃升至3.9万亿;贷款更是从0一跃至2012年6月末的7521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1年底的231.2亿元,5年扩张了35倍。
  过去7年,在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框架中,邮储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趋向完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速度之下,险象环生。
  “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合规和作风险突出,案件频频发生。”1月24日,一位监管人士对本报记者四句话概括了邮政金融改革难点: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本金补充渠道窄、压力大,信贷业务风险隐患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王东群没有完成时。”1月16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参加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时,如是总结过去7年的改革之路。
  在蔡锷生对邮储银行未来提出的5点要求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加强风险管控,运用‘底线思维’”,亦可见监管机构之期许。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心通桥 ( 豫ICP备16000548号 )

GMT+8, 2025-7-7 11:46

Powered by 中原网

© 2011 zynews.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