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砂”厂老家属区——绿东村2号院进行修缮保护的倡议 从去年开始,位于洛河路上的绿东村2号院即将被拆迁的消息不断发酵,困扰着这里的居民。作为二砂的职工子弟,对这样一个承载着二砂厂创业历史,并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的家属区,面临行将消失的处境,满是遗憾。近期看到了郑州报业集团将把二砂厂区改造成创意园区的新闻报道,给予我解决问题的启发,因此把2号院的情况介绍出来,希望引起重视和研究。 绿东村2号院在数十年的历史沿革中,逐渐形成了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2号院作为职工生活小区,成为二砂厂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砂厂在1956年破土动工,同期56年至57年,在绿东村建成32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分列在洛河路南北两侧,围成两个长方形院子。即便是东德援建的项目,楼房还有那个时代明显的苏式特征,中间高两边低的红色坡式屋顶,坡上有通风小阁楼。 2号院在洛河路北侧,包含12栋楼。长方形的院子非常周正,长210mx宽110m,占地约35亩。四个角分别有2栋楼碰头夹成直角,两条长边比短边又各长出1栋楼,还有2栋楼横列在院子中央。鸟瞰看摆成了一个“曰”字。后来90年代,2号院又新添了2栋6层住宅楼,没有改变当初的格局。
2号院内设有自行车棚、牛奶站(现在改成了住宅楼)、老年门球场。院子东邻是二砂医院。
2号院距二砂厂步行15分钟,骑车5分钟。职工从2号院出来上班,沿途经过二砂子弟小学、幼儿园、职工食堂(现在改造成了安居房)、子弟中学、技术学校。解决好各项生活问题,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这些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代表了国家与企业对职工生活的关怀与规划,通过企业办社会的方式,全面解决了职工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寄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梦想。 其次,2号院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与其他家属区的主要差异。整个院子里,楼房占地不到一半,剩下都是绿地、道路和健身场地(让人觊觎啊)。院内各类树木150棵往上,3成是数十年的粗壮大树。我只能认出有限的几种,泡桐、槐树、杨树、柏树、玉兰、无花果、小叶女贞等。还有许多花卉灌木也叫不上名。每年从3月~7月,各类花儿次第开放,喇叭花先开,然后是槐花、小叶女贞、玉兰花。院子里从早到晚充斥着浓淡交织的芳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大片的绿树吸引了许多鸟类安家,可以认出灰喜鹊、麻雀、燕子和戴胜,往来于地面枝头觅食、嬉戏。长期与人伴居,不太害怕,可以较近观察。即使在秋冬季只能看到麻雀和灰喜鹊,但在来年春天这些鸟儿还是如期而至。
早些年还有布谷鸟、蝙蝠、松鼠、刺猬等等,现在见不到了。我想是地面硬化,和地区绿化减少造成的(也没法延续挖胶泥,点炉子的游戏了)。
第三,2号院是人居和谐的长寿社区。现在院子里的居民主要是二砂离退休职工,70~100岁年龄段的老人占多数,这得益于国家提供稳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以及闲适的居住环境。邻里间比较熟悉,和睦。白天老人们喜欢聚集在树荫下择菜、打牌、聊天,晚间跳一跳广场舞、遛遛狗。院子里有足够的场地供休闲。出门就有早餐点和早市,15分钟路程内有3家大型超市,2座3甲医院,3座社区医院。四周公交环绕。这些都对老人的安居提供了保障。 上述种种让人歆慕,可为什么还有被拆掉的风险呢?外部因素看,可能是因为挨着2号院的旮旯旺村去年进行了城中村改造,被拆成白地;比邻的2号院也已老旧,拆掉后两片地连在一起便于开发。内部因素看,很多居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我们来看看存在的问题: 1)设施老化。就像人老了一身是病,快60年的2号院也是一身沉疴。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室内外污水管子常堵,暖气管子常爆;室内墙皮大片剥落,漏出木头夹墙;个别楼出现沉降;还有卫生间、卧室的户型设计不合理,户内居住面积也偏小。 2)维护管理少。随着二砂厂的衰落,家属区已经多年没有过像样的投入。去年市里对老旧小区道路改造,本区域就撇下了2号院,可能是预期要拆吧。硬化地面挤占了绿地,又在维修地下管路后,变得坑洼不平。私搭乱建的鸡舍菜地,感觉得乱糟糟的。小花园内落满垃圾。不多的空地被内外车辆塞得满满的,没有人管;早年的门卫也不设了。物业公司根本玩转不过来。 3)各方意见分歧严重。看来政府拆迁欲望强烈,并不断地推进。去年没有安排本院的老旧小区改造投入;今年3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入户逐个调查拆迁意愿;6月份没有公告的情况下挑选居民谈拆迁条件。
本院的居民呢,认为政府将会参照附近普通社区的标准进行拆迁改造和补偿,建设高层住宅,几千户家庭住在一起,以前安逸闲适的环境无法恢复。这样,有的居民考虑回迁,希望通过谈判获得高额拆迁补偿,并扩大居住面积;有的希望高于市场价出售房产套现;有的认为既然回迁后的环境肯定达不到原先标准,还不如保持原样拖下去。 这样的分歧要么长期存续,要么转变成强拆与钉子户的对立。貌似只有拆和不拆两条对立方案可选了?然而,近期公布的报业集团对二砂厂的改造报道,为解决我们的问题打开了思路。其后,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支持对搬迁改造企业老家属区进行房屋修缮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改善老职工、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这为变“拆迁”为“修缮”提供了政策支持。 变“拆”为“修”好在哪里呢,我能看到的有: 1. 保护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二砂厂”。
正如研究“郑州制造”陶器的考古学家,不但要穷究陶器的生产工艺,还要琢磨制造陶器的先民们如何使用陶器以及如何生活一样,那些被二砂“工业遗址”吸引而来的艺术工作者、遗产保护者们,在用感性思维触摸生产厂区的时候,也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去体验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如何铸造梦想的。那么,就来2号院吧。这里,时光流逝得慢了一些,他们能体验到在创业时代寄托城市梦想生活的载体,接触到圆梦的人。
相较于“798”无心插柳式的成功,后来者们不会简单地拷贝其模式,利用后发优势,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多重文化意义,既要保护二砂的“躯壳”,又要保护二砂的“精神”,这将成为二砂艺术区的独特标识。那些艺术工作者想必也更看重创新式的继承。 2. 保护了一个小区域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在本区域中,2号院绿化率最高,树木繁茂。在城市大拆迁的形势下,这些树木可为无处安家的鸟儿提供栖身之所。
那些高龄的老人们经不起一旦拆迁后漫长的等待,也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处。他们对老房子的要求不高,修修补补也能接受,只要安安稳稳地过好最后几年。 3. 提升了2号院的价值。
试想一下,经过了“房屋修缮和环境综合整治”,突显“工业遗产保护民居”及“人居生态和谐示范小区”“园林式社区”的理念,会使2号院与改造后的二砂厂区遥相呼应,把人文关怀与遗产开发并重,生态保护与居住升级同步,将成为老工业区改造的亮点。 以上这些都不过是我个人的美好愿望。究竟2号院值不值得保护,能不能改造,该不该拆迁,应当听听各方专业人士的意见。有机会作一个环境影响评价更好。希望我的倡议被接受,改变2号院拆迁的命运! 2号院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