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人民政府网站信息存在很多错误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政府: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魅力惠济信息存在下列问题:
一、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2条交通大动脉在辖区“十字”交叉,有高速公路上下道口4个。
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交叉处在金水区刘江村(郑东新区代管),不属于惠济区。从地图上看,惠济区的高速公路上下道口只有1个,江山路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叉口。
二、行政划分
惠济区政府下辖两个镇和六个街道办事处,对所管辖区的行政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二个镇:花园口镇、古荥镇。六个街道办事处:江山路街道办事处、长兴路街道办事处、迎宾路街道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刘寨街道办事处、大河路街道办事处。两个开发区: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长期以来,街道办事处常常被误以为是行政区划单位,事实上,街道才是行政区划单位,街道办事处则是街道的行政机关。在2018年10月10日公布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注4中,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街道这一乡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建制,条文摘要如下:镇、街道的设立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拟订,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准设立标准时,同时报送国务院备案。由此可见,街道已然成为法定的行政区划单位即行政区。开发区不属于行政区划单位。
应当表述为:惠济区辖花园口镇、古荥镇2镇,江山路街道、长兴路街道、迎宾路街道、新城街道、刘寨街道、大河路街道6街道。
三、区位交通
惠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地势平坦,是进出中原的咽喉,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京广铁路大桥、亚洲最长的黄河公路大桥南北贯通,310高速公路、107国道、江山路(豫68)、大河路、郑花公路、郑州北环道穿境而过。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107、310高速公路的交汇点,陆路交通呈“双十字”型。区内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亚洲最长的黄河公路大桥,是全国交通的枢纽。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车程。随着郑州市“东移北扩”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连接黄河游览区、黄河大观的黄金旅游大道省豫68将扩宽为双向八车道。8条市内公交线路汇入市区大公交网络。区内主干道天河路和开元路纵横交错,天河路从江山路直达黄河大堤,开元路连接107国道和江山路,全区已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四横四纵高等级城市道路骨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遍布乡村。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在桃花峪,属于荥阳市,不属于惠济区。
310高速公路应当为连霍高速公路,郑花公路已经更名为花园北路,郑州北环道应为北四环。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为郑州火车站,属于二七区,不属于惠济区。
不存在107、310高速公路的交汇点。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不属于惠济区。
“区内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表述错误,郑州北站位于金水区,不属于惠济区。
郑州是全国交通的枢纽,不能表述为“惠济区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车程”表述错误,郑州国际航空港就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惠济区人民政府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短距离53公里,主要经过天河路、江山路、北三环、中州大道、机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为120千米每小时,其他道路限速为50或80千米每小时,在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的前提下,驾驶机动车20分钟不可能抵达郑州国际航空港。
“开元路连接107国道和江山路”表述错误,开元路的西端为西四环,东端为花园北路。
四、区名由来
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一块生养不息的土地。孕育了20万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人口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不能使用20万的表述。
应当改为,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一块生养不息的土地。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
惠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区内现有惠济桥村和惠济长桥遗址。古惠济镇旧属荥泽县,1931年属广武县,1953年划归郑州市郊区。
应当改为,惠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区内现有惠济桥村和惠济长桥遗址。古惠济镇旧属荥泽县,1931年属广武县,1953年划归郑州市郊区,1987年划归郑州市邙山区。
五、旅游环境
惠济区位于郑州北部,她西枕邙山,北临黄河,东至郑州市第二黄河大桥,全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人口20.1万,是郑州市六大行政区之一,下辖两镇、六办。
人口20.1万明显错误,2023年惠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明,年末全区总人口58.29万人。
惠济区地处郑州北大门,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亚洲最长的黄河公路大桥南北贯通,京广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107国道、花园路和文化路穿境而过。
应当改为,惠济区地处郑州北大门,亚洲最长的黄河公路大桥南北贯通,京广铁路、连霍高速、107国道、花园路和文化路穿境而过。
生态环境可以概况为:“一山一河一滩一堤”。 “一山”,即邙山在郑州的六区中,唯有惠济区拥有一座伏牛山余脉——邙山。
惠济区辖区的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上街区内有五云山,主峰迎坡顶海拔588米。应当改为,“一山”,即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