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成了一座堵城,为什么?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但是这是真真实情况,都是我每天跑车看到的:
首先是城区道路存在很多短板,不少路段存在瓶颈。就拿郑汴路来说,由东往西一路通畅,但是走到老东站门前就不行了,本来是双向八车道,忽然变成了四车道,再加上老东站门前的乱停车,造成不够顺畅。交警部门难道看不到吗?交警的执勤岗就在不足50米的地方,为什么对于乱停车现象视而不见?老东站门前的公交站牌为什么不能取消?一条路的最大通行能力取决于最狭窄的地段的吞吐能力,这也印证了”短板效应“,我们市区的道路存在很多类似的“短板”,彻底消除还需要时间。
其次是个别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淡泊。电动车闯红灯,行人乱翻护栏,机动车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很多。我们必须找到造成这种违法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我来鲁莽地分析一下:在市区的繁华路段电动车的平均车速高于公交车和私家车,由于市区公交停车场站的不足,还有很多公交车难以触及的“盲区”,虽然最近两年公交公司根据情况开通了小巴士,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场站的大力投入,让老百姓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就没有人愿意骑电动车上路了。再说说行人横穿马路的问题,其实有时候行人是很无奈的,比如嵩山路棉纺路的过街天桥,没有人使用,几乎已经废弃,为什么?就是因为设计不合理。还有机动车的问题,特权车、押款车随意变道,乱鸣喇叭,晚间渣土车横冲直撞,水泥搅拌车招摇过市,电动三轮、摩的可以大摇大摆的徜徉在二七广场,老年代步车都跑到西藏了,看看郑州的街头吧,老百姓是有意见的,建议领导们有时间了自己到大街上看一眼。
最后是市民出行理念的转变问题。郑州应该建成一个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他多种交通形式并存的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应该是由政府向有资质的交通运输部门购买服务,政府应该为公共交通买单。而出租汽车高峰时段司机师傅不愿意进入中心城区,是因为现有的出租车经营模式是私人所有、挂靠经营。如果我们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质优价廉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必要再那么着急修路了。
我们修路的速度永远不可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每天千余辆小轿车入户,修再多的路也不行,只有倡导大家选取公共交通出行,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交通产品必须是廉价的,必须是优质的。
远的不说,就说说今年“无车日”那天的交通状况吧。那天我跑了一天车,总体感受交通是顺畅的,一天跑下来,有几点感受同大家分享。首先,出租车的数量足够了,没有必要增加。那天的出租车师傅们明显感觉到客人少,这当然与交通参与者的选择倾向有关系,但是真正需要打车的人看到了空载的出租车恐怕不会轻易放过,因为交通顺畅了,出租车的周转率大大提高,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出租车的运载能力,以前拉一个活儿的时间今天能拉三个,这自然导致了“车找人”的现象。由此可见,那些鼓吹打车难是由于出租车数量不足的人是别有用心的,堵车导致出租车周转率低,高峰时段司机师傅不愿意进入中心城区才是打车难的真正原因,而现有的那出租车经营模式是私人所有挂靠经营,要想促使出租车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区,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改变这种经营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说说公交。郑州公交现有车辆5000余台,是全员上岗,加密了将近20%的班次。高峰时段公交车的乘客不太多,单车次载客量较以往有所减少,这也是由于路面通行能力较好,公交车能够准点到达,乘客可以在第一时间上车,没有造成客流积压,所以公交车不太拥挤。公交公司有一个统计数字,非BRT公交的平均车速接近17公里每小时,而在以前的速度从没有超过14,18公里每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平时BRT车辆的平均运营速度,换句话说,“无车日”当天的非BRT公交车的车速赶上了平常的BRT车辆的运营速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放弃了私家车出行,直接把郑州变成了公交之城,而且全都是BRT的速度,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效果啊。
快过年了,千万不能让外地来郑州走亲戚的亲人们堵在路上,为了咱郑州人的脸面,尽量少开车,建议政府再考虑一下机动车单双号出行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