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通桥 - 郑州社区直通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8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州广播电视报抄袭《大河报》的文章,媒体还有底限吗?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3:52: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举报

郑州市文广新局

工作时间

17734小时:20分钟

前不久,在读《郑州广播电视报》的时候,读到一篇关于传统月饼的文章十分感兴趣,顿时回忆起了不少儿时中秋的记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一下,我便上网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郑州广播电视报的网站。没想到一搜索,出现的竟然是《大河报》去年的文章,《郑州广播电视报》的记者真是太“伟大”了,太“胆大”了,除了地名成郑州外,署名改成自己外,其他的竟然一字不差!!!试问,一家媒体还有他应有的底线吗???
图片是《郑州广播电视报》的稿件。
大河报的:
粗麻绳、油皮纸包装的老月饼市场上踪影难觅

  老式月饼真的要走进记忆中?

  记者 谢文川 陈龙 文 李斐斐 摄影

  核心提示 | 旧时中秋,几乎家家户户都用月饼模子自制月饼,月饼模是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今,月饼制作越来越趋向于机械化生产,纯手工制作的月饼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月饼模具逐渐转变为人们手中的收藏品。传承了上千年中秋文化的月饼模,因时代的变迁,逐渐离我们远去。中秋节来临之际,大河报记者采访洛阳老城多家月饼店铺,为您寻访老去的中秋记忆。

  回忆

  香甜的月饼里带着儿时的甜蜜

  粗麻绳、油皮纸,打开里面包着香酥的老月饼,多少人的童年充满了这样的欢乐,可是涧西区的侯先生却发现,近些年,老月饼越来越难找。

  “虽然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吃老式月饼,但是老式月饼对我们来说可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侯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到中秋时节,老月饼艺人走街串巷,听着叫卖声就能勾出孩子的口水。“3毛钱一块,那种甜美在那个年代是无法比拟的。”

  “我还见过老艺人做月饼,就用那种木头模子,放在老式烤炉里,那种月饼特别香。”回忆起老月饼,侯先生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可是近年来,老月饼、老手艺都去哪了呢?本报记者带着侯先生和许多老人的疑惑去走访,却难寻手工月饼的痕迹,多方打听后,最终在老城区永兴东路,找到了那个传统的味道。

  窘境

  传统月饼费时费力不好卖

  9月16日下午,在老城区永兴东路一家糕点铺,迎面飘来一股油面香味,43岁的李红光正和妻子赶工制作月饼。“还有几天就到中秋了,多做些好卖出去。”李红光说。

  记者注意到,摆在案台上的月饼模具有三种,均为枣木材质,其中两个带有手柄便于把握。李红光说,枣木材质的月饼模具比较好用,其木质坚密,印出来的月饼纹路格外清晰。

  李红光正在使用的月饼模子为方形,正中间有一块半径约10厘米的圆形凹陷。李红光往模子里抹了点油,然后将一团月饼面按进模子,将模子在桌上反手一磕,一个浑圆的月饼出现在案板上。月饼上除了精美的花纹外,还有一圈精致的小字:洛阳玻璃厂生活服务公司。

  “这是以前老洛阳玻璃厂食堂用的模子,有些年头了。”李红光告诉记者。 “老年人喜欢买这种大月饼,不然我们早就不做了。”李红光说,“他们觉得这是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更有味道”。

  “用传统模子做月饼费时费力。”李红光说,2006年时,他花了30元买来一个传统木质月饼模子,一直用到现在,再去买模子也买不到了。

  专家

  传统月饼工艺可申请“非遗”

  9月16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相关专家,他对月饼传统制作工艺非常感兴趣。“月饼制作工艺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项目。”

  “中秋节现在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把月饼制作工艺加入其中,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该专家说。




  中华美食文化协会名誉副会长翟志高认为,对于月饼传统制作工艺这种“老东西”,有组织保护当然最好,即使没有保护也不会消失。“近年来我碰到很多老人,为了找到那种老味道,费尽心思去找老手艺人做月饼。”翟志高说,机器永远没有手掌的温情。

  针对最近网络上“五仁月饼应该滚出月饼界”的言论,翟志高说: “五仁月饼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五种精神。”翟志高说,花生代表生生不息,青丝代表生命,红丝代表激情,核桃代表团结统一,冰糖代表冰清玉洁。“如果找到正宗的老手艺人烘烤出来的五仁月饼,保证与礼品盒里拿出的月饼有不一样的感觉。”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9-8 08:59:08 |只看该作者
楼主您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通知到郑州电视台。
处理满意度打分:
满意0
一般0
不满意1
处理状态: 举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板凳
发表于 2014-9-11 11:01:16 |只看该作者
一,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本报第二天审读时就发该稿件现有部分抄袭痕迹;由于编辑部门把关不严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特向读者致歉。
二,该文作者新入职不久,已经认错,我报已做出处理。
三,今后本报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业务、道德教育,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四,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14-9-11 11:13:28 |只看该作者
反馈
1.针对反映人所反映的问题本报在第二天审读中就发现;由于编辑部把关不严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2.对于记者本人,我报已经做出处理。
3.今后本报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的业务、道德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5#
发表于 2014-9-11 11:14:09 |只看该作者
反馈
1.针对反映人所反映的问题本报在第二天审读中就发现;由于编辑部把关不严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2.对于记者本人,我报已经做出处理。
3.今后本报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的业务、道德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6#
发表于 2014-9-11 11:20:37 |只看该作者
反馈
1.针对反映人所反映的问题本报在第二天审读中就发现;由于编辑部把关不严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2.对于记者本人,我报已经做出处理。
3.今后本报进一步加强编辑记者的业务、道德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4-9-17 18:15:41 |只看该作者
近日,我局关注到心通桥网友反映的《郑州广播电视报社》新闻报道涉嫌抄袭《大河报》文章有关问题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批示局宣传管理处、郑州电视台有关部门介入进行核查落实。
据调查:8月29日,郑州广播电视报社新入职记者郭婷第三版发表一篇标题为《老月饼工艺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文共计1100字左右的文章。第二天出版后,该报负责同志在审读中发现多处有抄袭痕迹,当即对其作了批评指正。该同志当即承认错误,认识问题态度很好,表示吸取教训,今后决不再犯。鉴于郭婷所犯错误,参照本人态度,报社经研究对其作出处理意见:一是警告处分,通报批评;二是延缓2个月转正,并作出经济处罚。
事情发生后,郑州广播电视报社高度重视,采编部门组织编辑记者进行相关业务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调报道纪律及注意事项。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严守职业操守,杜绝类似错误发生。
感谢读者朋友的监督和支持,郑州广播电视报社今后一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监管,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联系人:郑州广播电视报社采编主任  魏家强
     监督电话:6700352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心通桥 ( 豫ICP备16000548号 )

GMT+8, 2024-11-25 11:50

Powered by 中原网

© 2011 zynews.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