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执行人事和编制管理的纪律
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情况。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介绍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四个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是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总量已经不小,基本上能够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总体的要求,但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包括有一些学校不同学段之间,因人员编制配备不平衡、编制调整不及时、人员流动不畅等问题,结构性缺编缺员问题也比较普遍。此外,个别地区还存在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未达到国家标准、一些新建学校编制配备不及时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四个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意见,提出了有关政策意见。总的要求是:要坚持总量控制,增减平衡,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发展需要。要坚持优化结构,统筹调剂,综合需要变化动态调整不同地区城乡、学校及学段间中小学人员编制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益。要坚持存量挖潜、保障需求、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要坚持创新管理,丰富供给,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推动中小学教育提供方式的多样化。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系统人员编制的效益。各地要根据教育系统各单位职能任务变化,布局结构调整的实际,首先从内部挖潜盘活存量,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一是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系统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的整合撤并,精减收回的编制资源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育需要。二是结合城镇化进程,新农村的建设,脱贫攻坚,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等情况,优化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教学点的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三是根据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和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第二个方面,统筹事业编制,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需要。各地要加大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通过挖潜创新,精简机构编制,统筹调剂保障基础教育,落实编制标准。加强管理,严格编制的使用,补齐缺口,满足发展需要。一是各地要结合实际,将通过各类专项改革,挖潜调剂出来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明确要求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剂的力度。结合实际,切实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到位,同时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2-3年按照标准调整一次。市县可根据生源变动情况随时调整。三是强调人事和编制管理的纪律。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育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混编混岗,占用教师编制。不得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刚才也提到,这也是减负其中的一项。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第三个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增加服务供给。近年来,不少地方在中小学教职工的管理和使用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在总结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创新人员管理和培养考核方式,合理保证经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事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一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核定教职工编制并配备人员,跨学校统筹使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推动人员合理流动,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逐步解决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二是要求各地创新培养方式,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和新课改的要求,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改革和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推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通过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教师向艰苦、贫困地区流动。这些政策如果要落实,关键还是要抓好落地。下一步,中央编办将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相关措施和政策落实落地。
四年多时间过去了,荥阳市的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育单位与中小学混编混岗、占用教师编制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整治,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问题极其突出。
荥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编办关于人事和编制管理的纪律要求,彻底杜绝教育管理机构(荥阳市教育局)及其他非教育单位与中小学混编混岗、占用教师编制,荥阳市直机关、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其他事业单位长期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