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高架路郑东新区段是否有必要呢?郑东新区段并非中心城区,高架路上下不方便,车辆快速呼啸而过,也不能给沿线带来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噪音和尾气粉尘污染。而且高架路造价比地面道路高,地面道路更适合处于发展中的郑东新区。 郑东新区陇海铁路附近的经开区、物流园、工业园,主要是工业、商业为主,交通需求以货运为主,车辆密度不大,但却需要四通八达,方便到达每个区块,丰富的地面道路会更合适。相对封闭的高架路却并不适合。现在已经有郑开大道、商都路、航海东路、南环路-经开工业大道、四港联动大道、等路网连接,即使修了这段高架路,作用也不大。况且如果让货运车辆驶入高架路,对高架路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现在不修以后就麻烦”这种论调是缺乏前瞻性。随着城市的扩张,居住区向郑东新区逐渐扩展,工业区向市郊迁移是大趋势,安平路附近的社区楼盘,就是直接的证据。以后城市对居住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高架路对环境的破坏有目共睹,高架桥截隔了街区空间,阻断了固有的人流;遮住了灿烂的阳光,形成巨大的阴影区;并且由于车辆废气不能疏散,加剧了空气污染。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拆除高架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我们却把高架路当成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一些不适合的地段也要建高架路,是非常不应该的。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如美国的波士顿、韩国的首尔、上海、广州和最近的南京,都有拆除高架路的案例。下面引用一篇文章 交通发展趋势:拆除高架路建设隧道
“在我国,交通规划落后最典型的现象是市区高架路的建设。”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卓刚说。
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指出高架路虽然在早期给原来拥挤的地面交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发展到现在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高架道路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把城市分解得支离破碎;高架路只对汽车有利,造成行人与公共交通不便,与城市交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高架路带来的噪声、废气考验着大城市居民的承受极限,是城市居民对噪音投诉的重点。高架路的建设虽然成本较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从国外修建高架桥的历史看,1964年日本为举办奥运会,修建了大量高架桥,开创了世界城市建高架桥的先河。以后,美国、欧洲相继也修高架桥。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开始陆续拆除城市里的高架桥,城市道路的发展转向地下,建地下隧道。日本、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家,也开始拆除高架桥。
基于以人为本,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在反思建设高架路对城市所带来的利弊,甚至国内一些大城市也已经开始对高架路说“不”了。北京市在汪光焘当主管城建的副市长(2001-2008年任建设部部长)时就向媒体表示,以后北京市不会在市区中心规划建设多层立体高架道路和桥梁,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减缓北京市中心区域的空气污染。张高丽任深圳市委书记时就表示,深圳绝不搞高架桥,立交桥要离居民生活区远一点,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 看看现在雾蒙蒙的天空,郑州的空气污染指数,如果能减少一些高架路,减少一些重复建设,多发展公共交通,多美化城市环境,相信以后会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