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心通桥 - 郑州社区直通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诉交通委不回复网民的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1:0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已处理

郑州市交通委

处理时间

2016-4-29 08:53

        G107辅道南延绕城高速以北都在施工中,与绕城高速互通立交也在施工中,收费站已经完工,但绕城高速以南,南水北调桥两端一直到双湖大道都未见开工,目前龙湖的两个高速出入口十八里河站和轩辕故里站常年拥堵不堪,如果G107辅道高速口开通的话,能很大的缓解郑州南部的交通压力,但如果这一段路不修通,高速口开通的意义会大打折扣,请问这段什么时候开始施工?何时完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4-12 15:52:02 |只看该作者
您好!未能及时回复,敬请谅解!绕城高速已超出市交通委管辖范围,属于省交通厅管辖范围。心通桥是市直各单位面向市民投诉及处理的平台,小编无法转办您的帖子。请您反映到省交通厅相关部门。或者您拨打省高速热线:12122咨询。
处理满意度打分:
满意0
一般0
不满意1
处理状态: 已处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6-4-12 11:09:16 |只看该作者
从2015年12月开始,发了几次帖子,交通委无任何回应!为官不为、庸政惰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6-4-14 11:17:36 |只看该作者
你敢说G107辅道南延不归郑州市交通委管?太可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6-4-14 11:21:01 |只看该作者
G107辅道南延(西南绕城高速至新老G107连接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G107辅道南延(西南绕城高速至新老G107连接线)
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基本完成G107辅道南延(西南绕城高速至新老G107连接线)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结论等进行第二次公告,以便征求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公告内容如下:
一、项目名称
G107辅道南延(西南绕城高速至新老G107连接线)新建工程
二、项目简介
本工程起于龙湖镇毕河村西北部,起点桩号为K0+000(在建G107辅道南延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立交终点K8+000),上跨在建南水北调桥(K0+136~K0+735)后折向西南方向,在K1+180处上跨龙湖镇双湖大道,然后一直沿龙湖镇中华路向南,止于新郑市龙湖镇城后马村东南部(与新老G107连接线交叉处),终点桩号为K3+974,路线长3.974km。本工程完全利用在建南水北调桥,桥长599m。因此,本工程建设里程为3.375km。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面结构采取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为2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年限为15年。全线共设计分离式立交桥1座,共14524.8m2。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城—A级,人群:q人=4.5KN/m2,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17362.50万元,初步设计2013年10月开工,工期为10个月。
三、环境影响概述
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挖取土、填方、弃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沙石等的装卸、运输、拌合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时排放出的污染物将对空气造成污染。
项目运营期,道路两侧空气中CO、NO2小时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
2、对水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时泥土、泥浆散落、漏油等会造成水体局部油污染;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施工区附近的地表水体有轻微的影响;工程施工对区域饮用水源影响很小。
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主要是路面径流,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来源为过往车辆滴洒或泄漏的石油类。暴雨径流是运营期产生的非经常性污染。
3、对声环境的影响
在道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柴油打桩机、钻孔机械、真空压力泵和混凝土搅拌机械等;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道路营运后,道路行驶的车辆的发动机产生噪声;另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路面平整度等原因,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4、生态环境
在施工期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表现在毁损植被、占用农田、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农业减产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景观破坏等。
道路在运营期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占用耕地、林地。其影响方式主要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植物生境和动物生境,改变原有的景观状态等。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拆迁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道路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道路上的尘土,产生量很少。
四、环境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期间对水泥、砂、石灰等易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并采取加盖蓬布等遮挡措施;配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
运营期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在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林带,以期达到吸附净化汽车尾气、扬尘的作用。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由于生活区污水排放量很小,沉淀后用于降尘,对地表水不会构成明显影响;施工过程加强管理,对工人加强教育,科学施工;在有雨水及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设置临时沉淀池,使泥沙沉淀,在沉淀池出水的一侧设土工布围栏,再次拦截泥沙,施工完成后推平沉淀池。
营运期污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本工程雨水管道拟分为两个系统,道路雨水经工程边沟、急流槽和引水沟共同组成的排水系统收集后就近排入道路附近天然沟渠内。桥梁雨水通过设于防撞墙内侧的雨水进水口收集排至地面道路排水系统内。
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期间,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并做好施工机械的日常维护;合理确定工程施工场界和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在运输路线穿镇过村时,做到减速慢行和禁止鸣笛;在施工机械上采取消声降噪措施,确保施工噪声不对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尽可能选在白天施工,在夜间22:00~6:00禁止施工。
运营期受噪声影响的主要是公路沿线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营建绿化防声林带,以及调整临路一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
4、生态保护建设方案
对施工期间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地表层耕作的熟土推至一旁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以后耕作。运营期加强绿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施工造成的裸露地立即恢复植被或复垦。
5、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存放的专用设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市生活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对工程弃渣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运营期加强路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项目建设的同时会对沿线环境带来影响,但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开发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综上所述,拟建项目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在严格执行工程环保措施,切实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受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
主要事项:①对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议;②对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的意见和建议;③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④如需了解报告书的详细内容,可到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索取。
七、起止时间和联系方式
为了使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请您参与项目的环境决策,并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在公告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将您的意见以写信、发邮件、打电话或面谈等形式及时反映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单 位:郑州市公路管理局
邮 编:450000
联系人: 申工
电 话:68995008
2、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工
邮 编:450000
联系电话:0371-65826709
电子邮箱:563522057@
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9月22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4-14 16:26:05 |只看该作者
您好!目前了解的情况是,G107辅道高速口(东三环南站)已具备通车条件,但因南北方向的路预计九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故开通时间预计在今年九月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4-14 16:29:28 |只看该作者
您好!工程项目接管单位有时不止一家,故了解情况时可能有不准确,还望您多多谅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8#
发表于 2016-4-18 13:46:41 |只看该作者
你们交通委最喜欢粘贴复制,不作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心通桥 ( 豫ICP备16000548号 )

GMT+8, 2024-4-20 16:13

Powered by 中原网

© 2011 zynews.cn

回顶部